0

寶寶是否過動的觀察指標

採訪撰文/陳南君
採訪諮詢/敦南實和聯合診所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
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創會理事長 何善欣

孩子的天真活潑是父母所樂意見到的,但是過度的活潑讓父母、老師傷透腦筋。這樣的孩子常被冠上『過動兒』的稱呼,但是怎樣的行為表現才能算得是『過動』呢?近幾年來,有關過動兒的議題,引起社會大眾關注的同時,也造成許多父母的困擾。一碰到孩子不聽話、不好管教、不好好唸書、到處闖禍打人,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是過動兒。

敦南實和聯合診所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,門診中常有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,要治療師仔細看看他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,然後開始滔滔不絕,述說著孩子的問題:老師說他上課都不專心聽課、常常發呆,不然就鬧隔壁的同學;回家寫功課總要花上三、四個小時,喜歡東摸摸西摸摸,不監督他寫功課,就會跑去玩玩具……。

這樣才叫過動兒

事實上在臨床上,對於過動兒我們的診斷為『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候群』(Attention Deficit/Hyperactive Disorder, ADHD),其定義指的是:幼兒相對於其智能與年齡,在行為上出現發展不恰當的專注性、衝動性、及過動性,這類小孩通常在學齡前(七歲前)會被發現。張旭鎧治療師指出,家長可以從寶寶成長中的日常生活觀察,根據以下各方面來判斷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:
進餐時
不願端坐,常離開座位,跑來跑去;任意打擾家人用餐;不能安靜坐著,身體動來動去;玩弄餐具;話很多。
看電視時
節目進行中不能坐著好好看,常常跑來跑去;不能安靜坐著,身體動來動去;玩手或其他東西;話很多;把遙控器按來按去。
塗鴉時或做作業時
遊戲時
睡覺時
居家或在學以外的行為
以上共27項,若有超過12項是您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,張旭鎧治療師建議父母親應帶孩子前往復健科就診,由專科醫師或職能治療師評估診斷。

別把過動和好動混為一談

不當處理會對孩子雪上加霜

一旦孩子符合這些情況時,應求助於專業人員,尋求醫療上的診斷與鑑定。而過動兒主要的問題在於溝通困難、情緒障礙及行為問題。張旭鎧治療師說,在溝通上,由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,對他人所發出的訊息無法完全接收,與他人無法產生有意義的互動。在情緒上,這類孩子缺乏耐心,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,常與他人產生衝突。

有報告指出這類的孩子會造成低學習成就或學習障礙,因而造成社會適應問題,加上若家長無法有耐心的對待孩子,常造成親子問題,使得孩子在人格上產生偏差,造成反社會行為。

在治療上,職能治療師會根據孩子的狀況,給予適當的治療,例如,藉由大肢體活動消耗孩子過多的體力、利用平穩的感覺刺激安撫孩子的情緒,進而利用需要專心度的活動,像是疊積木一類的活動,訓練孩子更能專心。若是無法以治療手法安靜下來或是過度過動或不專心的孩子,可能需要兒童心智科醫師給予藥物或是心理治療師的協助。

(詳文請見10月號媽咪寶貝流行通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