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減低壓力 減少口吃

每每在洪仲丘案新聞中遇到開庭時,

總會看到媒體討論范佐憲說話是否會口吃,

似乎想以是否口吃來判斷他回答的真實性(http://goo.gl/n6eVX2)。

為什麼會口吃呢?要如何不口吃? 

 

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:

「口吃為語言節律的一種異常,患者很清楚自己想說什麼,

但同時又因為聲音不自主的重複、延長或中止而說不出來。」

兒童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,出現口吃是非常普通的現象,

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說話的布洛卡區(Broca’sarea)

和初級運動皮質區(Primary Motor Cortex)的連結尚未健全,

必須藉由不斷的重複練習建立神經連結強度才能夠進步。

研究中指出,在需要大量語言溝通或需要學習大量語言表達的時期,

例如三歲、七歲及青少年期,出現口吃的機率會增加許多!

甚至芬蘭的研究發現,口吃的人在這些區域的神經訊息傳遞方向是混亂的,

因此無法做好「說話計畫」,導致說話變得不流暢!

口吃的現象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: 

  1. 難發型:說話時啟動有問題,也就是無法說出第一個字,而且越急越說不出來,只要第一個字說出來了,後面就順暢了。
  2. 連發型:說話的過程中,遇到某些字詞會不斷的重複,這種類型出現的機率最多,而且大多數的兒童口吃都是這個類型。
  3. 中斷型:說話說到一半突然停頓,隔了幾秒後才能繼續接下去說話,這類的人常會裝作正在思考說話內容,藉此掩飾自己的口吃現象。
  4. 連音型:說話中某個音會拉長音,這樣的類型極為少見。

根據統計,約有5%的兒童都會經歷口吃現象,

其中80%的兒童在成年後口吃現象會自動消失,造成口吃的原因仍不清楚,

但大部分的專家認為造成口吃的原因是人體面對壓力的反應。

當我們面對壓力時,像是課堂上老師發問,小朋友害怕被點名回答,

身體開始產生反應,像是呼吸急促、肌肉緊張,如果真的被點名了,

混亂的呼吸及緊繃的肌肉影響到發音的順暢性,所以出現結巴。

只要回答完了,或是沒有被點名到,口吃的現象就消失了!

面對孩子出現口吃,可以從以下方向幫助孩子:

  1. 注意聆聽孩子的說話內容:您越急迫要求孩子把話說好,孩子的結巴現象會越明顯!因此和顏悅色地聆聽孩子說話,反而有助於孩子改善口吃。
  2. 放慢自己的說話速度:大人講話速度越快,孩子回話時也會跟著變快,因此容易出現口吃。另外,大人說話速度減慢,有助於孩子理解訊息,並且學習更多語言表達方式。
  3. 提升孩子說話的自信心:別急著糾正孩子說話的不當,應該先讚賞孩子的表達,進而針對文法或字詞的不當給予建議,並且重複練習。
  4. 減少溝通時的壓力: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說話內容,等到孩子能夠做好完整的「說話計畫」,說話自然流暢不結巴。

近年來孩子面對的語言環境增加,像是面對不同語系及不同方言,

加上大人們對孩子的期望增加,所以說話的壓力提升,容易造成口吃的問題。

說話,應該是件輕鬆的事,

如果無法處理孩子的口吃問題,建議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。

 

參考資料:

http://thestutteringbrain.blogspot.tw/

http://www.stutteringhelp.org/are-brains-people-who-stutter-different

http://kouchi.h.baike.com/article-184589.html

http://www.stammering.org/brainresearch.html

http://www.baike.com/wiki/%E5%8F%A3%E5%90%83%E7%9A%84%E5%A4%A7%E8%84%91%E7%A7%98%E5%AF%86

http://www.shutien.org.tw/dr_doc_detail.aspx?bookid=877

http://epaper.ntuh.gov.tw/health/201205/child_1.html

http://www.stutterhelp.net/taiwan/chuantong/zhengzhuang.html

http://www.dls.ym.edu.tw/neuroscience/lang_c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