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從感覺統合協助語言學習與發展

從熱門搜尋網站中,發現「遲語兒」的搜尋趨勢在近五年來有暴增的趨勢,這代表著家長對於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點逐漸重視,同時也代表著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點越來越晚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呢?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,有專家認為是因為少子化的現象所造成的,換句話說,應該是大人們對於孩子的保護與照顧越來越過度,當孩子眼睛看著杯子,媽媽就拿水過來;孩子手一比,媽媽就帶他去上廁所,因此大腦缺乏練習語言的機會,負責處理語言訊息的神經與區域,可能會萎縮或是轉變成其他功能,所以語言能力的發展就會變得緩慢。

有些媽媽會說,「我平常都會和孩子說故事啊!可是他就是學不會!」通常我們認為,孩子只要多聽就應該學會說話,但從感覺統合的角度來看可不是這樣!孩子要懂得如何發音,除了聽到聲音外,更要看著媽媽的嘴型,將視覺(嘴型)及聽覺(聲音)的訊息傳遞到大腦之後,大腦才能夠做正確的處理,進而讓孩子知道甚麼嘴型可以發出甚麼聲音,進而加上模仿與練習,孩子說話才能夠進步!因此建議父母,對於孩子開始學習語言,不論是一歲多學習說話,或是長大了學習第二語言,一開始都應該盡量跟孩子面對面說話,這樣不僅幫助學習語言更有效率,更可以讓孩子愛上跟媽媽說話!

感覺統合不僅幫助孩子懂得如何發音,對於發音的準確性也有相當大的關係,像是有些孩子把國語「ㄌㄠˇ ㄕ」說成「ㄉㄠˇ ㄙ」,或是把英文Dog說Tog,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發現都是舌頭動作的問題,平時當孩子犯這樣的錯誤,我們會要求孩子不斷的練習來矯正,但事實上這是因為孩子的「本體覺整合」出現了障礙!在身體肌肉及肌腱之中有一些感覺神經受器,當身體姿勢改變而牽拉或放鬆肌肉時,這些受器就會把訊息傳遞到大腦,讓大腦知道目前身體姿勢的改變,像是手是否伸直、膝蓋是否彎曲等等!現在試試看,當你閉上眼睛可不可以拍手?可不可以摸到鼻子?這就是本體覺在協助我們控制身體。換個說法,當我們沒有視覺輔助時,就只能依靠本體覺來辨認身體手腳的位置,然而即使眼睛張開,我們仍有地方看不到,像是嘴唇及舌頭,當孩子本體覺整合出現困難,無法協調地運作嘴唇及舌頭,就容易發生構音不良的狀況,這時候即使孩子知道自己發音錯誤,他也無法改變自己做出正確發音,如果再加上師長要求重複發音練習,孩子將會更容易遇到挫折,進而對語言學習喪失興趣!

當孩子遇到這樣的語言學習問題時,建議可以準備一面鏡子,讓孩子藉由鏡子看到自己的嘴唇,進而調整自己的嘴型!但是舌頭呢?當嘴巴閉起來的時候,即使有鏡子也看不到舌頭的動作及位置,因此這時候要依賴「觸覺整合」所帶來的訊息了!所謂的觸覺,指的是我們皮膚的感覺,像是冷熱、痛、壓、摸等感覺都可以經由皮膚傳遞,包括口腔內的感覺,當我們進食時,感覺到有骨頭,或是有魚刺等都是因為觸覺訊息傳遞到大腦,進而保護自己的結果,因此舌頭在口腔內是否有頂住上顎、或是有沒有頂住牙齒,這都需要觸覺來協助,觸覺敏銳的孩子,說起話來效率較高,包括速度及準確性,甚至對於發音困難的文字也都能比其他人更快學會!面對觸覺整合不良的孩子,通常會建議在學習語言或是需要大量說話的時候,可以先利用牙刷觸刷牙齦、口腔內側及上顎,這樣可以提升口腔內的觸覺敏感度,幫助語言學習的效率。

感覺統合除本體覺、觸覺外,最令人關注的就是「前庭覺」,也就是我們對於速度的感覺,像是煞車或是加速時的感覺,都是大腦接受到前庭覺刺激的感受,然而前庭覺位於內耳,可以感受平衡及頭部的移動,因此前庭覺與語言學習的關係來自於視覺的專注力!當孩子學習語言時,必須看著對方嘴型、或是看著課本文字,這時候前庭覺正「嚴密監控」著頭部的動作,當頭部位置一改變,像是些許的向右轉,這時候大腦就必須立刻根據前庭訊息,把眼球做好控制(向左轉),這樣才能讓眼睛持續對焦在應該專注的對象上,而不會隨著頭部轉動而看到其他地方。面對前庭覺整合不良的孩子,他們通常表現出坐不住、活動量大、好奇心強,因此在做任何學習之前,可以讓孩子進行具有速度刺激的活動,例如跑操場、跳彈簧床、前滾翻等,給孩子足夠的前庭刺激後,孩子才比較容易穩定下來專心學習!

除了面對學習及時地給予本體覺、觸覺及前庭覺的刺激幫助學習外,平時也可以進行感覺統合的遊戲,幫助孩子整體發展:

踩高蹺:利用小罐子鑽兩個洞後綁上繩子,做成簡單的高蹺。孩子一開始踩上高蹺不急著馬上向前行走,可以先練習站得平穩!在高蹺上,由於站立的面積不大,加上高度提高,因此孩子為了維持平衡,此時全身都在用力,當然也就獲得本體覺的刺激。當孩子站得穩了,就可以讓孩子練習前進、後退或側走,行走比站立的難度更高,因此全身將會更為用力,肢體控制將會更多,因此本體覺刺激也跟著提升。

澡盆花園:請準備不同的沐浴毛巾、刷子等丟進澡盆,當孩子洗澡的時候讓他自行選擇不同的洗澡工具,並且嘗試自己刷洗身體及手腳。提升孩子觸覺整合能力,最好的方式就是全身都能得到觸覺刺激,而這樣的時機就以洗澡的時候最為適當了,因此利用不同的洗澡工具可以給予不同的觸覺感受,讓大腦可以整合這些觸覺刺激,讓孩子的觸覺敏感度適當。洗澡後,媽媽可以利用大浴巾幫孩子擦拭,除了擦乾身體外,更可以幫孩子做些按摩,讓孩子得到更多的觸覺整合機會。

旋轉電腦椅:孩子經過媽媽的允許,可以坐上旋轉電腦椅,孩子可以自己腳著地旋轉椅子,媽媽坐在一個定點,當孩子轉到媽媽面前時,需要更媽媽擊掌,並要拍到才可以繼續旋轉。藉由遊戲的方式孩子會更願意參與,同時大腦也會更願意接受並處理感覺訊息,如果孩子覺得擊掌太簡單,媽媽可以準備桶子跟球,轉到媽媽面前時拿一顆球,接著轉到另一邊時將球投入桶子,這樣都可以提升孩子參與的動機,並且加強前庭覺的整合效果。

除了從各個感覺系統給予刺激外,口腔的力量更要加強,因為臨床上常發現孩子的口腔肌肉耐力不足,因此不是講話太小聲,就是講話太含糊不清。加強口腔力量的方法可以從飲食著手,利用需要咀嚼較久的食物,例如芹菜或魷魚絲,讓孩子在進食的同時也能訓練口腔力量。當孩子發生語言問題,包括語意不清、構音不良等,在專業上除了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外,同時要考慮到構造的問題,甚至是感覺統合發展的問題,這樣才能夠找出孩子語言學習困擾的癥結,並且對症下藥!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