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這不是霸凌,只是觸覺太敏感

小宇平時是個被班級老師形容為內向、害羞的孩子,但是那天早上小宇的表現卻讓老師跌破眼鏡!

那是一個炎熱的早晨,全班要排隊到自然教室上課,正當大家擠來擠去爭先恐後的時候,突然一邊傳來一陣哀號,老師跑向前一看,竟然是小宇出拳打了隔壁的同學,從此,小宇被冠上了「暴力男」的綽號。

原本以為是因為天氣太熱導致小宇情緒不穩定,但在老師明查暗訪後發現,小宇其實平常不太與同學交往,而且每次遇到要排隊、打躲避球,甚至是領作業時,同學都會和他保持遠遠的距離,甚至小宇有時會偷偷的把他前後左右同學的座位搬得離他更遠。媽媽回憶起小宇從小到大,除了爸爸媽媽外,其他人要抱牠就會大哭大鬧,那時候大人們還開玩笑地恭喜父母「這個孩子不會被偷抱走!」現在回想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!其實小宇的狀況不能稱為「暴力」,而是典型的「觸覺過度敏感」。

皮膚,包覆著身體表面,是人體最大的器官,除了保護身體、排汗的功能外,更能夠感覺溫度與壓力,避免人體遭受危險,因此這些皮膚底下的神經受器必須維持良好的敏感度,對於環境中的各種訊息能夠馬上感覺並將訊息往大腦傳送,我們才能夠在摸到熱水杯時馬上把手放開、被圖釘刺到時會馬上縮手。那如果觸覺不夠敏感呢?當然對於觸覺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,我們曾見過有孩子奔跑跌倒後,站起來拍一拍繼續向前走,回頭一看滿地血跡,才發現膝蓋已經破皮流血了!也有孩子搭著爸爸的摩托車,拿著剛買的熱湯麵,回家後才發現大腿已經被燙得紅紅一片。臨床上遇見的「觸覺不敏感」,常常是比較危險的情況。

相對於「觸覺不敏感」的孩子,皮膚如果敏感一些,的確能夠多保護自己一些,但是故事中小宇的狀況又不一樣了!我們稱為「觸覺過度敏感」,這類的孩子對於輕微的觸碰都會產生過度感覺,而且會是不舒服的感覺,這是因為感覺訊息傳遞到大腦時,大腦將這樣的訊息過度放大,因此反而變成過度的刺激,就像是有人輕輕拍你的肩膀,而大腦卻解釋成有人朝你肩膀揍一拳,我們一定會生氣、反擊!而觸覺過度敏感到影響日常生活,則稱為「觸覺防禦」,因為這類的孩子對於觸覺會逃避,以免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,而大腦整天在逃避觸覺,因此造成日常生活與學習上的困擾,例如:

1.容易分心:大腦整天處理各種觸覺訊息都來不及了,對於老師講的話就無法專心聽了!我們的大腦隨時在接受各個感官所接收的的訊息,像是視覺、聽覺,當然還包括觸覺,根據「專注力容量理論」,我們能夠專心的「量」是固定的,因此大腦必須把不需要注意的訊息排除,才能讓孩子專注在課業上!但是觸覺訊息被不正常的放大,大腦「不得不」處理這些訊息,因此放棄掉其他感覺資訊,像是老師的聲音、課本的影像,造成孩子無法專心上課,甚至為了消除這些不舒服的觸覺訊息,孩子上課常會動來動去。

2.缺乏變通性:下課想要換條路回家是很困難的!因為孩子可能遭受到更多不同的觸覺刺激。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對於衣服的質地也是很挑剔的,一旦穿習慣的衣服,他就會要求常常穿,甚至到了夏天還會要求穿冬天長袖的衣服,這是因為長袖衣服覆蓋整隻手臂,讓手臂不容易受到其他物品觸碰,因此孩子會感覺到比較舒服,但是卻又因為悶熱而流汗,孩子反而情緒焦躁不安,這時候要求孩子換衣服或捲袖子,將更導致孩子的情緒爆發!這樣的狀況會讓家長誤認為孩子不服從管教。

3.挫折忍受度偏低:觸覺訊息的干擾讓孩子做事做不好,孩子卻又無計可施,自然無法面對挫折。提升孩子挫折忍受度的第一步,必須要讓孩子能夠面對及克服挫折來源,然而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除非沒有觸覺接觸,否則他們將無法克服那些不存在的過度觸覺訊息,一旦美勞課觸摸到黏土,孩子就渾身不舒服,因此無法做出完美的作品;一旦要組裝積木,積木角角的刺痛讓孩子感到憤怒,因此無法平心靜氣完成作品,自然無法挑戰這樣的挫折。

4.人際互動不佳:人與人的互動難免會觸碰,因此這樣的觸覺訊息時時干擾孩子,甚至造成孩子為了避免接觸,進而在有人接近時就直接出手「攻擊」,正如小宇的例子一般。「觸覺過度敏感」而產生的人際互動不佳,主要在於「人際距離」的拿捏與一般人不同,因此孩子不是不懂得如何跟人互動,而是距離太近讓他們感到不舒服。這類的孩子講電話的表現常常比面對面的溝通好得多!

5.情緒波動大: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常無法好好控制情緒,常讓人感受到他們沒來由的大哭、大鬧、大笑、大叫。大腦無法正確地處理感覺訊息,因此連情緒都受到影響,造成孩子的情緒起伏變大,簡單的笑話會讓他大笑,一塊橡皮擦掉到地上都可能讓他大發雷霆。

擔心您的孩子是否屬於「觸覺過度敏感」的一群嗎?我們可以從五個地方來觀察:

1.孩子要求衣服領口的標籤要剪掉:衣服領口的標籤對於孩子是個「大刺激」,將標籤剪掉以後,可以發現孩子的情緒跟著和緩許多!

2.孩子要求新衣服要洗過才穿:新的衣服為了「賣相」好總會先「漿」過,但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可就無法接受這樣的感覺!

3.洗澡水溫要控制剛好:孩子是否對於洗澡水溫過度要求,冷一點、熱一點都不行,而大人覺得都一樣的溫度,孩子卻挑剔再三!

4.不喜歡洗頭、擦臉、刷牙:對於看不到的皮膚接觸動作,孩子會感覺到焦慮、不舒服,這是因為觸覺訊息無法正確告訴孩子臉上發生了什麼事!

5.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:孩子會逃避容易被觸碰的地方,即使再喜歡的偶像辦演唱會,孩子對於參與的意願卻是極低!

不論孩子是否觸覺過於敏感,平時給予一些觸覺遊戲,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觸覺整合,更能穩定孩子情緒:

1.黏土箱:將孩子平時玩完乾掉的黏土剝成碎屑放在桶子中,在桶子中丟入不同大小的硬幣,讓孩子只伸手進入桶子尋找,摸到後要說出是哪一種幣值的硬幣才能拿出來,說錯了要把硬幣放回桶子中重新尋找。尋找的過程可以提供手指、手掌及手臂觸覺刺激,而黏土可以用沙子或綠豆代替。

2.觸覺澡:洗澡時準備不同觸感的毛巾、刷子,讓孩子自己選擇洗澡用具。最好的觸覺活動就是要全身脫光光,因此利用洗澡的時候,提供不同用具,孩子可以得到更豐富的觸覺刺激。

3.鹽沙畫:手指畫是提供指尖觸覺刺激的最好活動,如果在顏料中加上食鹽,將可以提供更不同的觸感,幫助大腦做更進一步的觸覺整合。

面對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,不適合針對孩子的特殊行為進行處理,應該找出孩子對於何種觸覺刺激過於敏感,進而幫主孩子減少刺激、克服刺激,才能夠真正解決孩子的困擾。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