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
W型坐姿,好還是不好

頁次: 1 2

 

文/洪郁鈞  採訪諮詢/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攝影‧化妝髮型/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

寶寶的發展永遠是父母的關注焦點,無論是擔心發展延遲或錯誤發展,不明白實際原因常常引發家長的過度擔心,本篇專訪職能治療師,讓媽咪清楚了解寶寶暫時性W型坐姿的實際原因,幫助減少日常育兒的過度焦慮。

girl-sit-w-stock-today-160125-tease-01_4a5f10942592fb35e96c6fde18906537.today-inline-large寶寶初期發展的自然過程

寶寶出生後,無論是動作發展或認知學習,每個小進步,都會讓爸媽感到欣慰與興奮,俗話說「七坐八爬」,觀察寶寶的動作發展,從躺著、學會翻身,到七個月時用手撐著地面坐起、到會爬、會走,寶寶的每個新技能都是成長的里程碑,同時也是家長觀測孩子發展是否順利的指標,而約略到了1歲左右,父母常會發現寶寶的坐姿呈現W型坐法(亦即大腿外開、兩隻腳彎曲於屁股後方),這個對成人而言相對吃力的W型坐姿,讓不明白原因的家長有些擔心,著急著是否需要立即矯正。

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暨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,孩子七個多月時,搭配手掌撐著地面坐起,視野變得遼闊,大大滿足了他對世界的好奇,此時的坐姿因為是從躺著翻身而起,所以雙腳會向前或呈現類似盤腿的坐姿,但當寶寶逐漸學會站立與行走,席地而坐就很容易變成W型坐姿,其中原因在於,一方面孩子的筋骨尚在發育當中,還很柔軟,這個動作對他而言很輕鬆,另一方面,則是W型坐姿對還在發展平衡感的寶寶而言,此種坐法底面積相對大、也相對穩固,他不需多耗費心神留心自身的平衡問題,而能專注地在眼前的遊戲或玩具,因此這個坐姿,屬於寶寶初期發展中的一個自然過程。

wsitting-600x400暫時性的現象

關於W坐姿的早期文獻,最早可追溯至20年前,國外學者發現腦性麻痺兒童因為全身肌肉張力較弱,因此總是呈現W型坐姿,然而,W型坐姿雖然是腦性麻痺兒童的其一特徵,卻不代表小孩一旦呈現W型坐姿就必須擔心,張旭鎧職能治療師指出,雖然該坐姿與熟知的人體力學或關節角度有所牴觸,一般會擔心孩子因為W型坐姿而容易有骨頭脫位的風險,但事實上孩子的肌肉張力仍在發育中,筋骨很鬆,所以才會有暫時性的W型坐姿出現,建議家長可以觀察,如果孩子在地面上遊戲時,有時蹲、有時盤腿、有時跪、有時在小椅子上玩,W型坐姿與其他姿勢的出現頻率都很平均,那就是正常的發展過程,但如果寶寶每天、每次都只有單一坐姿(W型坐姿),或是3歲後,W型坐姿仍出現的很頻繁,那就必須留意。

一般而言,W型坐姿雖然能夠確保寶寶遊戲時的穩固程度,但隨著孩子長大,對環境的反應越發靈敏,W型坐姿反而不如盤腿坐姿容易立即移動(例如:若要閃躲丟過來的球,盤腿坐姿比W型坐姿容易站立或變換姿勢),因此,為了更靈巧的完成活動,當孩子的動作發展趨於成熟,他會逐漸自我修正,越來越頻繁的從W型坐姿轉換成其他方便移動的坐姿,所以若3歲後,W型坐姿的情況還是很常出現,建議就應即時就診,請職能治療師協助確認狀況。

2 thoughts on “W型坐姿,好還是不好”

發佈回覆給「匿名訪客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