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點燃學習熱情 建立學習成就

臨床上有不少被老師認為上課不專心、媽媽認為寫功課不認真的孩子,經過評估過後發現專注力並沒有特別狀況,但是平時表現總是讓大人覺得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智商出了問題。其實孩子不專心,並不見得是「專注力」本身有問題,而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,就像是大人吃不飽、睡不夠,做起事來也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樣,但對孩子來說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乏「學習動機」! 面對學習,孩子通常是沒有動機的,即使像是幼兒園孩子一開始喜歡學習形狀、顏色、數字,但是熱情很容易就被澆熄,原因不外乎:

  1. 沒有樂趣:很多老師會用遊戲的方式帶領孩子學習,但是學習畢竟需要重複練習,所以當孩子因為重複接受訊息、重複操作,逐漸地覺得不好玩了,對於學習就會漸漸地失去樂趣,甚至對於新的學習項目,也提不起勁學習了!
  2. 只注重成績:大人們面對孩子的「學習」,直接連結的就是「成績」或是學習結果,對於學習的過程不怎麼在乎,甚至毫不關心。這樣的方式,讓孩子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感到疲累、缺乏成就感,這不僅讓孩子對學習失去熱情,甚至造成孩子為了獲得大人青睞、降低學習壓力,因此把重心放在如何得到好成績上,卻方向偏差地利用「作弊」來獲得好成績!
  3. 長期挫敗感:學習的過程是漫長、充滿壓力的,每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已經感受到自己的壓力,但是大人們卻又給了孩子更多的壓力!我們總是會抓孩子的小辮子,告訴孩子哪裡做得不好、哪裡需要改進,遇到孩子一錯再錯,更可能嚴厲的處罰。這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一直獲得挫敗感,自然對學習提不起勁!
Fun stuff for kids

想要孩子主動學習,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「動機」!很多家長說,孩子玩手機、看電視跑第一,遇到讀書、寫作業就是一拖再拖,非得用盡威脅利誘才肯做,為什麼沒有辦法把玩遊戲的動力分一些到學習上?其實這就是「內在動機」與「外在動機」的差別。外在動機指的是利用外界事物,來讓個體願意從事不願意做的事,就像是孩子為了糖果而收玩具、為了十分鐘的手機遊戲而勉為其難寫功課。我們常用來提升孩子外在動機的有四招:

  1. 誘之以利:利用玩具、食物、遊戲,或者是擁抱、免除勞役,以求孩子去做父母期望的事,都屬於這招!
  2. 動之以情:採用苦肉計、悲情計,讓孩子於心不忍,或是鼓勵、稱讚,讓孩子更具信心,進而願意好好學習。
  3. 說之以理: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,分析學習與不學習的結果,舉古今中外努力學習而成功的案例,藉由實際情況給予孩子榜樣,希望孩子能主動學習。
  4. 約之以法:訂定規則要求孩子遵守,讓孩子為了避免違反規則會受到處罰,因此乖乖地配合學習 四、約之以法:訂定規則要求孩子遵守,讓孩子為了避免違反規則會受到處罰,因此乖乖地配合學習。 。

以上提升外在動機的方式沒有好壞或對錯之分,主要這是因為父母較容易操作,而且立即能看到效果,但是缺乏延續性,只要沒有獎勵、稱讚,或是一次寬容沒有「執法」,孩子就不想做或是開始鬆懈,甚至方式重複太多次,孩子也沒有感到新鮮感,導致父母每次都要想不同的方式來鼓舞孩子,最後不見孩子有長足進步,卻先累倒父母。

但是若能將「外在動機」轉化成「內在動機」,在孩子內心自動驅動著學習動力,不只讓父母減輕負擔,更讓孩子主動學習、懂得規劃,學習效率將會更高。所以為的「內在動機」,就是孩子不受外界誘惑或獎勵,為了最後目的而產生的動力。一個人能夠擁有內在動機,來自於四個因素:

  1. 好奇感:就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慾,像是寶寶到處爬行、探索環境。對於學習階段的孩子,好奇感可分為「擴散性好奇」:對於事物廣泛地探索,像是對一門新的課程有興趣,但是沒上幾次就失去熱誠,缺乏深度的學習,例如孩子看到別人彈鋼琴,他就想學,但是沒幾次就放棄了,或者想學別的樂器。另一種是「特定性好奇」:對特定的目標一直鑽研下去,又稱為「認知性好奇」,這種好奇,有助於孩子把一門知識搞懂。
  2. 成就感: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後所獲得的成就感,能夠驅使孩子往更困難的事情挑戰,動機將由此而生!就像是孩子在小考中獲得不錯的成績,因此會更努力讀書,以求在大考中能有優異表現。
  3. 自主感:當主控的權力掌握在孩子手中,孩子自然會有動力去執行,像己決定要吃什麼、要玩什麼,孩子總會表現得比大人規定時來得好。
  4. 歸屬感:當孩子感受到愛、尊重與接納時,將加強了孩子的行為,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執行、去挑戰,因此對於孩子的表現給予正面評價,將有助於孩子的動機提升。

由以上可知,若能讓孩子內在動機提升,父母在教養上也會變得輕鬆,親子之間的衝突與壓力也會減少。對於尚未上學或是剛上學的孩子,我們可以內在動機四因素來幫助孩子:

  1. 先不看說明書:對於玩具、桌遊等,先別要求孩子照著說明書玩,先讓孩子的好奇心看看玩具有哪些零件,可以怎麼操作,當孩子玩膩了,或是玩到不知道怎麼玩,這時候給予說明書,才會讓孩子願意學習。
  2. 根據表現稱讚:針對孩子努力的過程給予稱讚,也就是讚賞孩子某項優秀的行為,這可以增強孩子該項行為,更能讓孩子願意進一步努力。
  3. 鼓勵自己操作:偶爾對於大人幫忙做好的事情,若能適度放手,讓孩子自己嘗試,將會讓孩子更願意嘗試並探索,甚至連生活自理能力都能進步,像是讓孩子決定盛多少飯、決定並嘗試洗澡的步驟流程,將自主權交給孩子,孩子參與的動機將會更高。
  4. 尊重結果、鼓勵嘗試:對於孩子的表現能夠接受結果,並根據孩子的能力,鼓勵將來更好,孩子將具備更強動機接受挑戰!

對於學習階段的孩子,則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增進學習熱情

  1. 共同尋找學習樂趣:跟孩子聊聊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情,跟孩子列下學校裡會發生的有趣事情,或是喜歡的課程內容,這都能讓孩子重拾學習樂趣。
  2. 回憶成就時刻:回顧以往學習時間內的成就感,例如被老師稱讚、表揚,或是擔任重要職務,這可以有助於孩子更往前努力。
  3. 思考學習的價值:這並不是要孩子給出一個答案,而是鼓勵孩子思考學習的意義。請允許孩子找不到,因為思考的過程就已經帶給孩子動力,也請允許隨時改變所認定的價值,因為學習越多,孩子懂得越多,對於學習自然有不同的看法。
  4. 找出深層動力:基於生涯目標、人際歸屬、親密情感、社會期待、自我價值,找出願意學習的理由,這是由孩子自己決定的,或許不符合大人期望,但是要相信孩子會隨著成長而改變,最重要的,是孩子現在有動力學習。
  5. 肯定與鼓勵:在合理的範圍內,不批判、不限制孩子的決定與做法,肯定孩子的努力過程而非成績,鼓勵孩子多嘗試,而不是告訴孩子如何做。
  6. 見證自己的進步:定期與孩子回顧過去的表現,建立孩子「我有能力」、「我做得到」與「我有資格」的內在信念,將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更困難的學習!

要建立內在動機並不容易,除了以上重點,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,與孩子一起成長,孩子的學習才不必父母操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