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著小朋友請假的空檔,整理了一下這一年來的個案資料,看到了半年前的一個孩子資料,回憶湧上心頭。
還記得他小名叫小海,是個小學一年級的男生,因為媽媽覺得他「笨」而帶來求助。小海有些感覺統合的問題,像是無法順利丟接球、動作比別人慢半拍,反應也偏慢,所以每次媽媽問完話,他總要想上半天,加上小海的語言表達也比較落後,而媽媽又是個急性子,常常沒等小海回答,她就長嘆一口氣「唉!」然後就幫小海回答,或是幫小海把事情完成。這使得小海在媽媽面前總顯得沒自信、怕犯錯!但是我跟他玩的時候,他卻能玩得很開心、不怕錯、不怕輸。
「他就是很笨啊!什麼事情都要想半天,明明就該會的事情,常常跟我說『不知道』、『我不會』!」媽媽著急地說。我可以深刻感受到媽媽那種「恨鐵不成鋼」的感受,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某天中午。那天我預計是下午一點半跟他「遊戲」,但是媽媽跟他12:30就來了,還帶了個便當。
「老師,對不起!我怕來不及上課,所以就先來這邊吃飯!」媽媽委婉地說著,「沒關係!這樣可以慢慢吃,也很好!」我回答。
就在媽媽打開便當盒的那一刻,「我不要吃炒飯!」小海喊了出來,我跟媽媽都被嚇了一跳!「那你以後都不要吃!」媽媽突然發怒說道,小海也反被媽媽嚇到,當場號啕大哭!
「要吃飯等一下才有力量上課,而且三餐本來就要定時吃,你自己想想看!」媽媽繼續跟小海說著,「你不吃那就表示我沒能力幫你準備三餐,你以後自己去找吃的!」媽媽說完,氣呼呼地走向旁邊的椅子坐下,而小海仍坐在小桌子前,面對那盒炒飯,不知道該不該動湯匙,而眼淚繼續像瀑布流下。
看來媽媽一時難以消氣,我先跟小海一邊遊戲一邊緩和他的情緒,他說他前一天已經吃炒飯了,而且是同一家的!他想換不同的,沒想到媽媽那麼「生氣」。
我帶著他跟媽媽說清楚,因為是媽媽沒有聽小孩說清楚,所以媽媽很快氣消了!但我並沒有鼓勵媽媽跟孩子道歉,因為家中還有個姊姊跟小海一樣大的雙胞胎弟弟,媽媽希望在孩子面前仍然保有「尊嚴」!
大人的問題解決了,那小孩呢?小海依舊滿腹委屈、忿忿不平,加上那一盒炒飯還沒有解決。
「老師的咖哩飯跟你交換好嗎?」我試探性的問小海,小海點點頭。我看了看小海媽媽,媽媽也點點頭表示同意!這頓午餐就在交換餐點中告一段落。
後來幾次的課程,我就不單獨跟小海玩了!我邀請媽媽跟小海一起遊戲,讓媽媽看到小海的優點,進而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稱讚小海。大約兩個月後,媽媽跟我說「其實,小海好像沒有我認為的那麼笨啊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