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
先懂孩子,再懂教

俗諺「三歲定終生」,當寶貝誕生在我們家庭,父母總是希望能夠讓孩子「贏在起跑點」,因此父母無不做足功課,為孩子歸劃一套完善且有效地「教育與養成」計劃,而成功的「教育與養成」規劃是必須架構在了解孩子之上,因為「懂」才能真正的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!

每個孩子的「先天氣質」各有不同,有人堅持度比較高、有人注意力比較集中、有人對凡事充滿好奇,也有孩子情緒比較悲觀,這些因素影響著孩子對人、對事的不同反應,如果父母不能先懂得孩子的「先天氣質」,常會讓孩子成為代罪羔羊。例如:有些孩子本來就比較貼心,想要衝過去拿個小椅子給媽媽坐,但是不小心跌倒了!媽媽可能就責怪孩子不小心,卻忽略了孩子體貼的出發點,這樣反而使得孩子將來表現顯得退縮與缺乏創意。

父母除了能自主觀察來了解孩子,坊間也有許多檢測可以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與孩子的潛能,不過檢測結果僅只適合做為教養規劃的參考,家長有了這些參考指標,的確可以幫助父母選擇適合孩子的課程,進而協助孩子提升先天優勢、發展後天潛能!而孩子的成就不只是受到先天大腦神經的長成及基因遺傳的影響,也與孩子後天所接觸到的「環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教養」,甚至是「飲食營養」等因素都有所關聯,因此檢測的目的只是讓家長更深入了解孩子,孩子將來要成龍成鳳是取決於家長後天的教育與教養!

而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安排孩子學齡前的教育與養成規劃呢?這十三年來,我近距離觀察孩子的經驗而言,現在孩子的學齡前教育必須著重於各項基礎能力的建立,包含語文能力、美學能力、思維能力、創造能力,還包括我國教育最缺乏的「領導力」。根據學者研究認為,閱讀、寫作、計算將不會是孩子未來成就的關鍵能力,取而代之的是『思考、解決問題、合作和溝通的能力』。這些能力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中是缺乏的,因此孩子上了小學後就變得只會單向地接收老師的知識傳達,而無法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,甚至對於課程不感到興趣,上課也就變得不專心,無法學習。因此父母在為學齡前兒童選擇課程時,應著重教學目標以孩子的各項基礎能力為主。課程應以遊戲方式進行,因為遊戲能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與成效。如果能夠採取4-8人小班教學,將更能夠有助於孩子從同儕當中獲得成長。唯有這些能力的完整建立,孩子將來的學科學習才會更有效率,父母也能輕輕鬆鬆培養明日菁英!

2 thoughts on “先懂孩子,再懂教”

發佈回覆給「阿鎧老師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