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感覺統合改善幼兒語言問題

  小民(化名)是個五歲的小男生,雖然活潑可愛,但是卻不受長輩寵愛,因為長輩們都聽不太懂小民在說什麼?小民雖然到了兩歲半才會說話,但是媽媽聽說一般男生會比女生晚開始說話,因此不以為意。但是到了現在當他說到太陽(ㄊㄞˋ ㄧㄤˊ)時,她總會說成「ㄉㄚˋ ㄧㄤˊ」;說到老師(ㄌㄠˇ ㄕ)時會說成「ㄉㄠˇ ㄙ」,媽媽上網搜尋資料,才了解到這是需要語言治療師來協助孩子的發音,於是開始帶孩子到醫院上語言治療課,幾個月下來,雖然看得到進步,但是總覺得要一個字一個字幫孩子矯正,實在感到疲累,直到一次參與筆者的講座後才發現,小民可能感覺統合也出了問題!

  為什麼感覺統合可以幫助孩子發音正確呢?讓我們來看看小民的發音。每當要舌頭動作時(ㄊ、ㄌ)他都會發成舌頭比較不動的「ㄉ」,而要捲舌的「ㄕ」,也會用不必捲舌的「ㄙ」代替,也就是說,小民的舌頭「不會動」!乍聽之下可能很可怕,但是事實上是因為感覺統合中的本體覺整合不良,造成大腦無法了解舌頭的位置,更無法好好控制舌頭的動作,而臨床評估中也發現,小民說話時的嘴型也不太正確,這也是本體覺的問題。

  本體覺主要掌管著關節肌肉的感覺,位於肌肉中的神經受器,在肌肉收縮或伸展時受到刺激,並且把這樣的訊息傳遞到大腦,在大腦中建立起「身體地圖」,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身體、四肢的位置,有助於我們在視覺看不到時可以做出有效的動作,例如閉著眼可拍手、看著老師可以一邊寫筆記,這都是本體覺的功勞,如果本體覺整合不好,走路時就得一直看著腳,不然腳抬的不夠高就容易絆倒;抄寫課文時,就必須一直盯著手,不然就可能寫出格子外。看得到的地方還可以靠眼睛來幫忙,那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該怎麼辦呢?本體覺整合較差的孩子,因為也無法看到自己的嘴唇及舌頭,所以無法良好的控制舌頭與嘴唇的動作,即使知道自己的發音錯誤了,也因為無法重新調整動作而挫折越來越大,這類的孩子可能被家長帶去「國語正音班」接受訓練或是在家中一直要求孩子練習發音,但常常是事倍功半,因為最基礎的本體覺整合能力並未完全健全,再怎麼訓練也只是對練習的字發音正確,將來遇到別的發音就又會出現問題了。這類的孩子常因為發音問題而影響到自信心與人際關係,所以家長必須謹慎處理。

  對於像小民這樣的狀況,職能治療師會提供幾項居家活動,可以從本體覺整合訓練及口腔動作訓練來區分:
本體覺整合活動

  1. 小牛推車:先請小民趴在地上,媽媽握住小民的腳踝抬高,接著請小民以雙手伸直撐住身體,並且開始向前爬行。這樣的活動會因為身體的重量在雙手,加強了本體覺刺激,有助於本體覺整合能力的提升。如果媽媽覺得這樣的活動不容易進行,也可以讓孩子將雙腳勾在沙發上,用雙手撐住身體,這樣也是有同樣的刺激效果。
  2. 走直線:在地上畫一條直線或是用膠帶貼出一條線,請孩子走在上面,但是要求孩子必須腳跟接著腳尖走。在行走的過程中,孩子除了維持平衡以外,更要注意自己跨出的腳跟是否可以接著腳尖,因此除了視覺的輔助外,也訓練孩子的本體覺整合。當孩子可以越走越快、越走越平穩的時候,也就是孩子本體覺整合能力進步的時候。

口腔動作訓練活動

  1. 吃餅乾:平時可以用蘇打餅乾或營養口糧作為孩子的點心,因為這類的餅乾比較硬,因此可以訓練口腔肌肉力量,再加上這些餅乾含水量較低,因此容易結塊黏住口腔,這時候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舌頭將這些餅乾食團攪動下來,這樣的過程也就訓練到舌頭的動作與靈活度,並且提升對於口腔及舌頭的控制能力。
  2. 魷魚絲拔河:利用魷魚絲或是牛肉乾這類較為強韌且重口味的食物,讓孩子用嘴唇抿住一端,媽媽用手拉住另一端或是也可以用嘴抿住,與孩子一起「拔河」!食物的重口味可以刺激口腔,但是要避免過度,利用這樣的拔河遊戲可以訓練口腔肌肉力量,並且強化控制能力。平時也可以利用需要更多咀嚼的食物,如芹菜來訓練。

  職能治療師建議媽媽在帶領孩子練習發音的時候,可以準備一面鏡子,媽媽與孩子同時面對鏡子,讓孩子可以藉由鏡子看到媽媽的嘴型與聽到媽媽的聲音,這樣可以幫助大腦學習正確的發音方法,並且也可以從鏡中看到自己的嘴型,有助於讓小民自己矯正口腔的動作,這是在孩子感覺統合與口腔動作控制進步前的「雙管齊下」方法,可以讓孩子進步的速度更快,也避免因此時發音不良造成挫折,而不願意接受訓練與治療。

  語言治療是一門在語言及溝通的專業,但並非遇到語言問題都馬上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協助,像是構造的問題(如唇額裂、舌繫帶過短、牙齒咬合問題)則需要整型外科、耳鼻喉科、甚至是牙科醫師的協助;若是感覺統合所造成的構音問題則需要職能治療師的協助;若是口腔肌肉張力偏低,則需要物理治療師幫忙加強張力。最後再交給語言治療師,或是同時多項專業共同治療,如此才是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