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練習書寫單字的時刻,老師已經做好準備,因為每次到了紙筆練習時間,小宇寫沒五分鐘一定站起來滿場跑,而且不只自己跑,還會到處干擾其他同學,搞到最後把全班同學分成三類,第一類開始跟老師告狀的、第二類跟著小宇起鬨的,而只有兩三個屬於第三類:繼續乖乖寫字的!老師為了全班的秩序,每次遇到靜態的練習時間,總會要求小宇做到老師的座位上,希望他能有所警惕,但是總是事與願違。
為什麼小朋友總喜歡跑來跑去,不肯好好坐好?幾乎所有媽媽的困擾從孩子小時候吃飯就開始了!每次餵飯的時候孩子總是滿場跑讓媽媽追,一頓飯下來反而變成了媽媽的「瘦身課」。於是有些媽媽遇到吃飯時候就把孩子「綁」在位子上,期望孩子能學會餐桌禮儀,並且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,但事實上發現,被綁在位子上吃飯所花的時間,可能比孩子滿場跑來得更久!這樣的原因有兩個:一、孩子根本不餓。有些孩子在餐前可能吃了點心,所以到了正餐時間不覺得餓,而且點心所帶來的熱量讓孩子靜不下來,因此這時候不「跑」更待何時?二、越限制越反抗。現代孩子已經不適合高壓的教養方式,因為越高壓,他們的反彈越大;越是要求他們乖乖坐好,他們反而更想離開座位,因此搞到媽媽人仰馬翻!
遇到這樣的狀況,我們建議應該先建立孩子對於用餐的動機,這「動機」不見得是因為肚子餓,而是讓他覺得吃飯是件「好玩」的事!我們曾經請幾位媽媽試過,一開始餵一口飯,然後跟他說你可以去玩十秒鐘,十秒後把孩子叫回來再為第二口,如果孩子不從,那麼不只不能玩,甚至連飯都不能吃了!有人會問,這樣子是不是太不「人道」?其實人類本身的「內驅力」會讓我們在感到飢餓時尋找食物,而我們只是慢慢地建立孩子定時用餐的習慣,所以別怕孩子餓著了!另外也有媽媽問,讓孩子吃一口就讓他跑,會不會消化有問題?的確會!所以這只是個過渡時期,因為真的沒有孩子那麼願意吃一口、玩一下、吃一口、玩一下,所以媽媽可以引導孩子,問他是不是想要好好地一直玩下去?那麼只要把這一碗吃完,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完全交給孩子了!臨床上實驗結果,採用這樣的策略大約一周後,75%的孩子可以在一天中有一餐乖乖坐好,並持續到把飯吃完才離開。
吃飯如此,讀書寫字也是這樣!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穩定地坐在書桌前讀書、寫字,但是讓我們想想電視古裝劇裡跟著夫子念著大學、論語或三字經時,每個學子是不是都搖頭晃腦地朗讀著?那為什麼我們卻要孩子正襟危坐讀書呢?從感覺統合角度來看讀書這件事,我們經由「視覺」接收到書本上的文字,然後進入大腦中做處理,如果單一的神經處理過程,容易讓大腦感覺到疲累而不願意繼續處理訊息,因此有人會邊看書,一邊把書上的文字唸出來,這就是加上了聽覺,讓大腦偶爾可以在視覺與聽覺訊息間轉換。而動作也是幫助大腦處理訊息的一種方法,一方面孩子在跑跳的過程中,大腦會產生血清素、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,這些都能夠讓孩子情緒穩定並且順利處理接收到的知識,另一方面,具有韻律的動作,可以讓大腦將像是詩詞、經文類的文字有效率的處理,所以孩子有節奏的跳躍著,或是規律地盪著鞦韆,其實這時候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提高的!
但是老師會問,總不能上課的時候都讓孩子跑來跑去吧?這樣整個教室鬧哄哄的,孩子是無法學習的!因此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式,這在家裡讀書時也可以試試看!
- 動一動再念書:當孩子需要靜態學習的時候,不妨先安排個動態活動,像是在繞著操場走幾圈,或者上下樓梯幾趟,也可以跟著音樂跳一段舞蹈,這不只讓大腦穩定,同時也消耗些多餘的熱量。活動後,擦擦汗,帶著孩子深呼吸幾次,接著再坐到書桌前開始讀書。
- 設定活動範圍:別強迫孩子一定要坐在位子上讀書,有些孩子可能喜歡抖腳、搖晃椅子,雖然這些可能不雅觀、或造成危險,但是如果在可以接受範圍內,這可是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。我們也可以跟孩子討論,訂定讀書期間的活動範圍,讓孩子可以坐著念、站著念、走著念,偶爾改變姿勢,可以減少因長時間固定坐姿造成的肌肉痠痛,讓讀起書來更為輕鬆。
- 不穩定座位: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坐兩腳椅比乖乖坐好來得更專心、更學得快,但是孩子卻常忘記自己的不當坐姿而造成危險。國外學校不會強迫孩子要坐在椅子上,而是給孩子坐在大龍球上,讓孩子可以輕微搖晃及上下彈動,這反而讓孩子學習更為順利。反觀我們的學習環境,的確沒有那麼大的空間讓孩子坐在大龍球上,因此像是充氣、裝水的坐墊成為不錯的選擇,同樣是不穩定的座位、同樣讓孩子可以搖晃,對於大部分的孩子是有幫助的!
我們發現,現代孩子活動的機會不夠多,也就是「前庭訊息」獲得的量不夠,因此大腦會下命令要求身體不斷地動,所以孩子就表現的「好動」、不專心!因此除了學習上的方式改變外,平時應該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,讓孩子平常就能夠發洩體力、獲得刺激,該坐下來上課、讀書、寫字,甚至是考試的時候,才能夠坐得穩、坐得久。